琅琊台,位于黄河岸边,青岛境内。系秦始皇所筑,是我国千古名胜。这里三面环海,气象壮观,风景秀丽,景色宜人,登台可见海市蜃楼,被誉为“人间仙境”。琅琊台下有泉,泉水酿酒,酒香扑鼻。这里古属齐国封地,秦始皇统一后,在此设琅琊郡。
粮丰果茂的农业基础,勤劳智慧的琅琊人民孕育创造了灿烂的齐鲁文化,经济的繁荣,农业的发达为琅琊地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,使古琅琊酿酒业繁荣昌盛,琅琊台酒源远流长。据考证,琅琊台酒源起战国,历经百世,集千年酿酒技艺之大成于一身,是古琅琊台酒文化的结晶和古琅琊地区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。
琅琊台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,其发展过程大体上是发轫于春秋战国,繁荣于秦汉,鼎盛于唐宋。其中,秦汉时期是琅琊台酒发展的重要阶段,这一时期对琅琊台酒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,奠定了琅琊台酒的基础。
据传,春秋战国时期,琅琊台酒的酿造始于越王勾践。史书记载,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,发奋图强,终于打败吴国。为称霸中原,于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,并把吴越之地的酿酒方法传到琅琊。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,取琅琊山泉之水精工酿制成酒,献于勾践。勾践饮后连声称赞胜过吴越之酒,并为酒取名“琅琊红”。此后,越王勾践在琅琊山上筑高台,登台东观沧海,南望故乡。每逢庆典节日,越王都要大宴臣民于琅琊台上,畅饮“琅琊红”酒,君民豪饮千杯不醉。在越王的影响下,古琅琊民间也形成了每遇喜庆节日畅饮“琅琊红”酒的习惯,豪饮之风在古琅琊成为一种时尚,极大地带动了古琅琊酿酒业的发展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灭六国,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在琅琊设立琅琊郡。战争的平息,国家的统一,为琅琊经济的繁荣和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为巩固其统治,显示大秦的威仪,寻求长生不老药,开始了范围的巡游。秦始皇五巡天下,三到琅琊。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率领庞大的车队,自咸阳、临碣石、至芝罘、到琅琊,这是秦始皇初登琅琊。琅琊的碧水蓝天,山岚海涛令秦始皇陶醉,“大乐之,留三月”,乐而忘归。秦始皇下令,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,削平越王勾践所筑的旧台,另筑起一座雄伟的新台,并“立石刻,颂秦德”,还遣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下东洋,寻长生不老药。公元前218年、210年,秦始皇又先后两次登临琅琊台。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,对繁荣琅琊地区的经济和酒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大批的移民为琅琊地区农业的发达,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。在古代,人口稀少,生产力极度贫乏是造成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。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迁3万户百姓到琅琊,免除他们的徭役12年,使琅琊地区的人民得以休养生息,劳动力富足,大片因战争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利用起来,农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,国库盈满,家家余粮,农业的发达为大规模酿酒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。